【豆蔻是什么意思】“豆蔻”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诗词中。它原本是一种植物,属于姜科,花呈黄色,有香气,果实可入药。但在文学中,“豆蔻”更多地被用来比喻少女的青春年华,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少女时期,因此也被称为“豆蔻年华”。
一、
“豆蔻”原指一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但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特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中,“豆蔻梢头二月初”一句,使得“豆蔻”成为形容少女青春美好的象征。后来,“豆蔻年华”便成为对少女年龄的美称,多用于13至15岁之间的女孩。
在现代语境中,“豆蔻”一词虽然不再常用,但其文化意义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文学、影视作品中,仍常用来表达对少女青春岁月的赞美与怀念。
二、表格说明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含义 | 原指一种植物,后引申为少女青春年华的代称 |
文学出处 |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常用搭配 | 豆蔻年华(形容13-15岁少女) |
词性 | 名词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少,多见于文学或正式场合 |
意义延伸 | 象征青春、美好、纯洁 |
相关词汇 | 年华、少女、青春、芳华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豆蔻”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名称,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在理解这个词时,不仅要了解它的字面意义,更要体会它在文学中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