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而上】“形而上”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最早见于《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超越具体事物、抽象存在的部分称为“道”,而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则称为“器”。因此,“形而上”常被用来指代那些无法直接观察、但对世界本质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概念或原理。
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物理学之后》,指的是研究存在、实在、因果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学科。虽然中西方对“形而上”的理解有所不同,但都指向对现实背后更深层次规律的探索。
以下是对“形而上”概念的总结与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超越具体事物、抽象存在的概念或原理 |
| 来源 | 中国《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西方“形而上学”源自亚里士多德 |
| 中文含义 | 强调“道”与“器”的区分,道为无形、抽象,器为有形、具体 |
| 西方含义 | 研究存在、实在、因果、目的等基础问题的哲学分支 |
| 核心关注点 | 世界的本原、本质、规律、终极意义 |
| 应用领域 | 哲学、宗教、科学理论的基础探讨 |
| 与现实的关系 | 不直接作用于物质世界,但影响人类认知和价值判断 |
总结来说,“形而上”不仅是哲学上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深刻影响了人类对自身、自然和社会的理解。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对世界本质的追问。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形而上的思考都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