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杨炯原文】《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属于乐府旧题。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他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全诗虽短,但气势磅礴,情感深沉,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风格。
一、诗歌
《从军行》全文如下: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战事的紧张氛围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二、诗歌内容解析
诗句 | 解析 |
烽火照西京 | 边关战事紧急,烽火直照京城,暗示战争已逼近中原。 |
心中自不平 | 诗人内心激荡,对战事感到不安与愤懑。 |
牙璋辞凤阙 | 将士们手持兵符(牙璋)离开皇宫,奔赴战场。 |
铁骑绕龙城 | 铁甲骑兵环绕敌方城池,准备进攻。 |
雪暗凋旗画 | 大雪纷飞,使军旗颜色黯淡,气氛肃杀。 |
风多杂鼓声 | 战鼓声混杂在风中,象征战斗激烈。 |
宁为百夫长 | 诗人宁愿做一个普通的小军官。 |
胜作一书生 | 也不愿做一个只知读书的文人。 |
三、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1. 语言简练有力:全诗共8句,每句五言,结构紧凑,节奏鲜明。
2. 意境雄浑壮阔:通过“烽火”、“铁骑”、“雪”、“鼓声”等意象,营造出边塞战场的宏大场面。
3. 情感真挚强烈:诗人以第一人称抒发内心的激情,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4. 主题鲜明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以及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四、总结
《从军行》是杨炯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洁的语言、雄浑的意境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成为唐代边塞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形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