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是啥花】“芙蕖”这个词听起来有些古雅,常出现在诗词或古文中。那么,“芙蕖”到底是什么花呢?它和我们日常所说的荷花、莲花有什么关系?下面将从定义、植物学分类、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芙蕖”是中国古代对荷花的一种雅称,也常用来指代荷花的花朵。在《诗经》《楚辞》等古典文献中,“芙蕖”多用于形容水中的美丽花卉,象征纯洁、高雅与美好。从植物学角度来看,芙蕖其实就是荷花(学名:Nelumbo nucifera),属于睡莲科荷花属的多年生水生植物。
芙蕖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被广泛用于食用、药用和宗教仪式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芙蕖被视为吉祥、清高的象征,常出现在诗词、绘画和建筑装饰中。
二、芙蕖相关资料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芙蕖 |
别名 | 荷花、莲、菡萏、芙蓉 |
学名 | Nelumbo nucifera |
科属 | 睡莲科(Nymphaeaceae)荷花属(Nelumbo) |
形态特征 | 叶片圆形,浮于水面;花大而艳丽,有红、白、粉等多种颜色;根茎为藕 |
生长环境 | 淡水湖泊、池塘、湿地等 |
花期 | 夏季至初秋(6-9月) |
主要用途 | 观赏、食用(莲子、莲藕)、药用(莲心、莲房) |
文化象征 | 清洁、高雅、吉祥、爱情、出淤泥而不染 |
常见诗词引用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云廊映晚霞。”——王勃 |
三、结语
“芙蕖”虽是一个文雅的词汇,但其背后所指的正是我们熟悉的荷花。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更是中国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无论是作为自然景观还是文化符号,芙蕖都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与美感。了解芙蕖,不仅是对植物的认识,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