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苏轼原文及翻译】《卜算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词牌名“卜算子”原为民间曲调,后被文人用于填词。这首词以简练的语言、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悟。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所作,词中描绘了孤寂、清冷的环境,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坚定与超然。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坚韧。
通过此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在遭遇人生低谷时,依然保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成为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处世态度。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弯弯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夜深人静,更漏声停。 |
惊起鹊枝,寂寞沙洲冷。 | 鹊鸟惊飞,栖息在寒冷的沙洲上,显得格外孤寂。 |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有谁看见那孤独的隐士独自徘徊,只有那飘渺的孤雁身影。 |
年年岁岁望,岁岁年年梦。 | 年复一年地望着,年复一年地梦见。 |
> 注:此版本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常见版本,部分字句可能因版本不同略有差异。
三、结语
《卜算子》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生哲学的体现。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文人的孤独与坚持,也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力量。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正是苏轼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