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杜甫拼音版春望的古诗拼音版】《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安史之乱期间,看到国家破碎、山河依旧却满目疮痍的悲凉心情。为了方便初学者或对古诗感兴趣的朋友学习和诵读,下面将提供《春望》的拼音版本,并结合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一、原文及拼音对照
原文 | 拼音 |
国破山河在 | guó pò shān hé zài |
城春草木深 | 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
感时花溅泪 | gǎn shí huā jiàn lèi |
恨别鸟惊心 | hèn bié niǎo jīng xīn |
烽火连三月 |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 |
家书抵万金 |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
白头搔更短 | bái tóu sāo gèng duǎn |
浑欲不胜簪 | hún yù bù shèng zān |
二、
《春望》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与思乡之情的诗作。杜甫通过描绘战乱后的长安城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国破山河在”:国家虽已破败,但山河依旧存在,暗含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 “城春草木深”:春天本应生机勃勃,但城中却草木茂盛,暗示战乱后人烟稀少。
- “感时花溅泪”:面对时局,连花儿也仿佛流泪,表达内心的悲伤。
- “恨别鸟惊心”:鸟鸣声让人感到心惊,因离别而忧伤。
- “烽火连三月”:战火持续三个月,战争带来的痛苦久久未息。
- “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体现对亲人的思念。
- “白头搔更短”:因忧愁而不断抓挠头发,显得更加苍老。
- “浑欲不胜簪”:头发稀疏到无法插住簪子,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三、学习建议
1. 朗读练习: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 理解背景:了解杜甫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内涵。
3. 背诵记忆:熟记诗句,提升古文素养。
4. 拓展阅读:可对比其他杜甫的作品,如《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加深对杜甫风格的理解。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仅掌握了《春望》的拼音版本,还对其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希望这篇总结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