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屡教不改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人明知错误却一再重复,这种行为往往让人感到无奈。而“屡教不改”正是用来形容这样一种态度和行为。这个成语不仅在口语中使用广泛,在书面表达中也常常出现。
以下是对“成语‘屡教不改’的意思”的详细总结: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屡教不改
拼音: lǚ jiào bù gǎi
意思: 指多次受到教导或劝告,仍然不改正自己的错误或不良行为。多用于批评那些明知故犯、固执己见的人。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其言不悛,其行不改。”
- 用法: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顽固性,强调“反复无常”、“不知悔改”的特点。
- 感情色彩: 贬义词,带有批评、责备的意味。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一意孤行、死不悔改、执迷不悟 |
反义词 | 改过自新、幡然醒悟、痛改前非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教育场合 | 老师多次提醒他不要迟到,但他屡教不改,最终被学校通报批评。 |
家庭教育 | 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不要沉迷游戏,可他屡教不改,成绩一落千丈。 |
工作管理 | 部门经理多次指出他的工作失误,但他屡教不改,最终被调离岗位。 |
五、总结
“屡教不改”是一个具有明显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多次被教导后仍不改正错误的行为。它强调了人的顽固和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若一个人屡教不改,往往会失去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面对错误时,及时反思并改正,才是正确的做法。
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屡教不改 |
拼音 | lǚ jiào bù gǎi |
含义 | 多次教导仍不改正错误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用法 | 批评固执、不知悔改的人 |
感情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一意孤行、死不悔改 |
反义词 | 改过自新、幡然醒悟 |
使用场景 | 教育、家庭、工作等场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