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谭嗣同原文及翻译】一、
《潼关》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改革家谭嗣同创作的一首诗,写于他游历陕西潼关时。诗中描绘了潼关的雄伟险峻与山河壮丽,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改革理想的追求。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谭嗣同豪迈不羁的精神风貌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文将提供《潼关》的原文,并附上逐句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情感表达。
二、《潼关》原文及翻译
原文 | 翻译 |
塞外风高马蹄轻, | 塞外风势强劲,马蹄轻快前行, |
潼关天险自天成。 | 潼关地势险要,天然形成。 |
山河千里藏龙气, | 千里山河蕴藏着龙腾之气, |
日月双悬照此城。 | 日月并照,映照这座古城。 |
铁骑横戈千嶂外, | 铁骑横扫,威震千山之外, |
金戈跃马万军声。 | 金戈闪耀,战马嘶鸣,气势如虹。 |
独倚危楼望海岳, | 独自倚靠高楼远望海岳之间, |
谁知壮志在平生? | 谁能知道我胸怀壮志,一生所向? |
三、诗歌赏析
《潼关》虽为一首写景诗,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爱国情怀与改革抱负。谭嗣同以潼关的险要地势象征国家的艰难处境,借“龙气”、“日月”等意象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希望。诗中“铁骑横戈”、“金戈跃马”等句,展现出强烈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体现了他作为维新志士的坚定信念。
四、结语
《潼关》不仅是谭嗣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位改革者的豪情壮志与深切忧虑。对于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文学史的人来说,这首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谭嗣同的其他作品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阅读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