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而上】“形而上”是一个源自哲学领域的概念,常与“形而下”相对。它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尤其是《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西方哲学中,这一概念则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称之为“第一哲学”,即研究存在本身及其最普遍原理的学问。
“形而上”关注的是超越具体事物、不可见、抽象的本质和规律,是关于世界本源、存在意义以及终极真理的探讨。与之相对的“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有形的、可感知的事物。
以下是对“形而上”的简要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超越具体事物、抽象的、不可见的本质或规律 |
来源 | 中国哲学(《易经》);西方哲学(亚里士多德) |
对象 | 存在、本质、规律、道、本体等 |
特点 | 抽象、普遍、不可直接感知 |
与“形而下”关系 | 相对而言,“形而下”指具体、有形、可感知的事物 |
应用领域 | 哲学、宗教、科学、艺术等 |
举例 | 道、理念、上帝、宇宙法则等 |
总的来说,“形而上”是一种对世界本质和终极真理的探索,它不局限于现实经验,而是试图揭示更深层次的存在结构与意义。虽然这一概念抽象难懂,但它对人类思考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