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的意思介绍】“鞠躬尽瘁”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竭尽全力、辛勤工作,直至耗尽全部精力。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在现代语境中,它多用于赞美那些为国家、集体或事业无私奉献的人。
以下是对“鞠躬尽瘁”的详细解析,包括其来源、含义、用法及相关词语对比:
一、
“鞠躬尽瘁”出自《后汉书·马援传》:“臣不胜犬马之心,谨遣子男二人,奉表以闻。愿陛下圣寿无疆,天下太平。臣虽死,亦当鞠躬尽瘁。”原意是表示忠心耿耿,竭尽全力效劳,后来引申为竭尽心力、全力以赴地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该成语多用于赞扬那些为理想、事业或他人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人。它强调的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忠诚”与“奉献”。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鞠躬尽瘁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原意 | 竭尽全力效劳,至死方休 |
现代含义 | 形容人尽心尽力地工作,直至耗尽全部精力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赞美他人的奉献精神 |
使用场景 | 表扬优秀员工、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等 |
近义词 |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
反义词 | 悠哉游哉、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
例句 |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三、延伸理解
“鞠躬尽瘁”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精神被广泛推崇,尤其在儒家思想中,强调“忠君报国”、“尽忠职守”。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也常被用于表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人,如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等。
同时,“鞠躬尽瘁”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责任时应保持敬业态度,不轻言放弃,坚持到底。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鞠躬尽瘁”这一成语的内涵与意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