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细的意思】“粗中有细”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其实内心细致、心思缜密。这个成语常用于夸赞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表现出冷静和周到的人。
一、
“粗中有细”字面意思是“粗犷中带有细腻”,强调的是一个人虽然表面看起来不够精细,但在实际做事时却能考虑到细节,表现出极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这种性格特点常见于一些外冷内热、外表不修边幅但内心非常有条理的人。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或行为,强调的是“表里不一”的特质,即外在表现与内在能力之间的反差。它既是一种褒义,也带有一定的调侃意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粗中有细 |
拼音 | cū zhōng yǒu xì |
字面意思 | 表面上粗犷,实际上细心 |
含义 | 形容人外表粗心大意,但做事细致入微 |
使用场景 | 夸赞某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或者指出其性格中的反差 |
常见对象 | 男性居多(如武将、工程师等) |
近义词 | 外刚内柔、表面粗犷、内藏智慧 |
反义词 | 有头无尾、粗心大意、马虎从事 |
出处 | 不见于古代文献,现代常用语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宾语使用 |
三、延伸理解
“粗中有细”不仅仅是一种性格描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不讲规矩、不按常理出牌,但真正遇到问题时却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这正是“粗中有细”的体现。
例如:一个平时说话豪爽、不拘小节的老板,在处理公司危机时却能冷静分析、安排得井井有条;一位看似大大咧咧的厨师,在烹饪过程中却对火候、调味掌握得恰到好处。
这种特质往往让人印象深刻,也说明了“粗中有细”并非贬义,而是一种难得的能力。